3月26日,中山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在市會議中心開幕。會議上,市政協委員、廣東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忠帶來了《關于整合咀香園、美味鮮工業旅游資源,打造中山4A級工業旅游示范園區的建議》。

王忠指出,中山市的旅游資源豐富多樣,擁有如孫中山故里旅游區這樣的5A級旅游勝地,南區詹園、大涌紅木文化博覽城以及古鎮華藝廣場等4A級旅游景點也吸引著大量游客。咀香園,這家百年老字號,早在2004年就率先開展工業旅游項目,2012年成功躋身國家3A級景區行列,并于2023年榮獲“全國工業旅游示范基地”稱號。同年,其建成的1.6萬平方米餅文化博覽館,憑借獨特的文化魅力,每年接待游客量高達四五十萬人次。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作為美味鮮工業旅游的核心所在,同樣也是3A級景區,入選廣東省工業旅游精品線路。館內的沿江大曬場、生產線展示,以及親子游中的醬油冰淇淋互動體驗環節,都深受游客的喜愛與追捧。
王忠認為,打造4A級工業旅游示范園區,應以咀香園和美味鮮為核心,全面整合中山市豐富的工業旅游資源,構建起“文化體驗—科技互動—產業聯動”的全鏈條發展模式。通過有效的政策引導、持續的產品創新以及不斷的品牌升級,中山市有望在全國工業旅游領域脫穎而出,成為標桿城市,為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旅新動能。
圍繞整合工業旅游資源、全力打造國家4A級工業旅游示范園區,王忠提出以下建議:
政府牽頭規劃,專項資金扶持。建議由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與火炬高新區發揮主導作用,將工業旅游全面納入中山市文旅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。精準明確咀香園和美味鮮所在區域的功能定位,對區域內與該定位不符的單位進行合理有序的調整。同時,設立專項財政資金,大力支持園區的改造升級工程,并為積極參與的企業提供切實的稅收優惠政策。此外,充分發揮中山市產業集群優勢,聯合古鎮燈飾、沙溪服裝等特色產業集群,精心設計“工業旅游聯票”。通過這種創新方式,形成跨行業、跨區域的協同發展效應,讓游客能夠全方位、深層次地感受中山制造全產業鏈的獨特魅力。
推動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。積極借鑒岐江公園的成功改造經驗,對咀香園和美味鮮的老舊廠房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造。將其轉化為充滿創意活力的文化創意空間,或是功能完備的研學基地,并規劃建設“中山工業遺產公園”。在公園內,集中展示各類傳統生產設備以及工業發展史料,讓游客能夠直觀地領略中山市工業發展的輝煌歷程。與此同時,加強與高校的合作交流,推動高校設立工業文化研究機構,深入開展工業文化研究,為工業旅游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與智力保障。
創新營銷策略,推廣中山工業文化。充分借助現代科技力量,利用虛擬現實(VR)、增強現實(AR)技術,生動還原歷史場景。例如,通過AR技術重現咀香園百年發展歷程中的關鍵節點,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,親身感受其深厚的歷史底蘊;運用VR技術模擬醬油釀造車間環境,為游客帶來沉浸式的工業文化體驗,將工業遺產成功轉化為兼具厚重歷史感與高雅藝術性的展示空間。此外,緊跟時代潮流,利用抖音、小紅書等熱門短視頻平臺,大力推廣“中山工業旅游打卡挑戰賽”,積極邀請網紅達人深入企業生產線進行體驗分享。結合深中通道開通這一重大契機,加強與深圳文旅部門的合作,共同推出“工業+紅色文化”跨市旅游套餐,進一步拓展客源市場,提升中山工業旅游的知名度與影響力。
強化教育功能與社會責任。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,共同開發具有特色的工業研學課程,將打造的工業旅游示范園區納入廣東省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名錄,通過“工業+教育”的創新融合模式,有效提升社會效益,培養青少年對工業文化的興趣與認知。
一審:陳海波
二審:涂莉
三審:萬鶴群
資料來源:中山+
王忠認為,打造4A級工業旅游示范園區,應以咀香園和美味鮮為核心,全面整合中山市豐富的工業旅游資源,構建起“文化體驗—科技互動—產業聯動”的全鏈條發展模式。通過有效的政策引導、持續的產品創新以及不斷的品牌升級,中山市有望在全國工業旅游領域脫穎而出,成為標桿城市,為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旅新動能。
圍繞整合工業旅游資源、全力打造國家4A級工業旅游示范園區,王忠提出以下建議:
政府牽頭規劃,專項資金扶持。建議由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與火炬高新區發揮主導作用,將工業旅游全面納入中山市文旅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。精準明確咀香園和美味鮮所在區域的功能定位,對區域內與該定位不符的單位進行合理有序的調整。同時,設立專項財政資金,大力支持園區的改造升級工程,并為積極參與的企業提供切實的稅收優惠政策。此外,充分發揮中山市產業集群優勢,聯合古鎮燈飾、沙溪服裝等特色產業集群,精心設計“工業旅游聯票”。通過這種創新方式,形成跨行業、跨區域的協同發展效應,讓游客能夠全方位、深層次地感受中山制造全產業鏈的獨特魅力。
推動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。積極借鑒岐江公園的成功改造經驗,對咀香園和美味鮮的老舊廠房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造。將其轉化為充滿創意活力的文化創意空間,或是功能完備的研學基地,并規劃建設“中山工業遺產公園”。在公園內,集中展示各類傳統生產設備以及工業發展史料,讓游客能夠直觀地領略中山市工業發展的輝煌歷程。與此同時,加強與高校的合作交流,推動高校設立工業文化研究機構,深入開展工業文化研究,為工業旅游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與智力保障。
創新營銷策略,推廣中山工業文化。充分借助現代科技力量,利用虛擬現實(VR)、增強現實(AR)技術,生動還原歷史場景。例如,通過AR技術重現咀香園百年發展歷程中的關鍵節點,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,親身感受其深厚的歷史底蘊;運用VR技術模擬醬油釀造車間環境,為游客帶來沉浸式的工業文化體驗,將工業遺產成功轉化為兼具厚重歷史感與高雅藝術性的展示空間。此外,緊跟時代潮流,利用抖音、小紅書等熱門短視頻平臺,大力推廣“中山工業旅游打卡挑戰賽”,積極邀請網紅達人深入企業生產線進行體驗分享。結合深中通道開通這一重大契機,加強與深圳文旅部門的合作,共同推出“工業+紅色文化”跨市旅游套餐,進一步拓展客源市場,提升中山工業旅游的知名度與影響力。
強化教育功能與社會責任。加強與中小學的合作,共同開發具有特色的工業研學課程,將打造的工業旅游示范園區納入廣東省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名錄,通過“工業+教育”的創新融合模式,有效提升社會效益,培養青少年對工業文化的興趣與認知。
一審:陳海波
二審:涂莉
三審:萬鶴群
資料來源:中山+